5月10日上午,苏州大学博物馆开馆典礼在本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顾浩,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少东,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府采芹,江苏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美术馆副馆长孙晓云,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馆长吴鸿洲,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汤钰林,苏州市博物馆协会会长、苏州博物馆馆长张欣,我校党委书记、博物馆馆务委员会主任王卓君,校长朱秀林,副校长殷爱荪、路建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祖林出席了开馆典礼。苏州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的领导,捐赠者代表,文物研究专家和学者以及各学院,部门和直属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典礼。开馆典礼由副校长田晓明主持。
王卓君书记在欢迎辞中指出,博物馆的顺利建成和开馆是我校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百年苏大人文气质和精神品味的集中体现。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一如既往地从彰显学校文化品位、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的高度,努力将我校博物馆建设成为服务科教、普及知识、传播文明、繁荣文化的一流高校博物馆,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区域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苏大博物馆馆长张朋川汇报了苏州大学博物馆的筹建情况。他指出,建立苏州大学博物馆是对苏州大学历史文化的身份认定,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他非常感谢广大师生员工、校友、社会贤达和海外友人在博物馆三年建设过程中做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

张欣向与会成员阐述了博物馆的涵义与职能并强调苏大博物馆的诞生既是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缩影,也是苏州大学在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他相信,博物馆的建成一定能成为苏大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助推器,一定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吴鸿洲充分肯定了苏州大学在全国教育界以及学术界所取得的影响。他表示,学校博物馆的选址很有特点和文化内涵,而且在全国高校博物馆群体里已具有相当规模,是学校百十年历史和办校特色的很好体现。

龚良在讲话中指出,苏州大学博物馆的建成是吴文化与苏州大学学科地域特色的反映,希望建成后的博物馆能结合学校特点和藏品特点,推出精品陈列和专题展览,更好地为学校、学生和社会服务。

朱秀林校长为孙晓云女士颁发了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聘书。孙晓云在致辞中表示,她一直被苏大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和严肃认真的学术风气所吸引,这次能成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感到非常高兴,以后一定会为苏大的书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出更多的书法人才。

王少东在讲话中强调,博物馆的建成是苏州大学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不仅体现了学校辉煌的办学业绩,更展示了苏州高等教育悠久的发展历程。他希望学校能以此次博物馆开馆及110周年校庆为契机,努力打造苏大文化品牌,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苏大的杰出校友,顾浩为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他提到,博物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纽带,也是苏州大学人文素质和精神品位的反映。作为学校综合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大博物馆集收藏、展示、宣传、教育、研究于一体,体现了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了高水平的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他衷心祝愿博物馆越办越好,预祝110周年校庆圆满成功,祝愿苏州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在热烈的掌声中,顾浩、王少东、府采芹、龚良、孙晓云、吴鸿洲、汤钰林、王卓君、朱秀林共同为博物馆开馆揭幕剪彩。随后,与会成员一起参观了馆内陶瓷器、青铜器、玉器、清代以来苏州一带的名人字画等各类文物。参加展览的领导、书画家最后为博物馆留下墨宝。




参观结束后,朱秀林校长现场接受了8家单位以及14位个人的藏品捐赠。
苏州大学博物馆位于本部,总建筑面积达5637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兴建于1929年的司马德体育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原体育馆的外观和框架,内部中段空间添加夹层,形成二层展区;后部保留原司马德游泳池并加以扩建,分为地下与地上三层,整个建筑风格与司马德体育馆和谐统一。博物馆以《跨越百年的流芳》主题展览为主线,展现苏州大学百十年发展历程的实物展品,同时分为《艺苑菁华》、《文物荟萃》、《蓝白世界》、《东吴碑廊》等部分陈列具有吴文化地域特点的展品,涉及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字画、碑刻、蓝印花布等各类文物。另外,博物馆还设有临时展厅,举办有特色的、专门性的临时展览。全馆收藏有各类藏品千余件,其中中国创刊最早的大学学报《学桴》杂志、保存完整的越国原始瓷甬钟、明代吴门书派碑刻等等都是非常珍贵的藏品,博物馆开馆后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