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0日开馆以来,博物馆已接待各级领导嘉宾、各兄弟院校相关负责人、各学科著名专家及社会人士参观团队52批,截止发稿时参观人数总量已达10750人,平均每日接待约316人。
博物馆正式运行之后,在苏大校园内外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对于在校师生来说,博物馆不仅提供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学校发展历程,感悟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杰出校友、知名人士魅力的机会,还成为扩大知识领域、满足审美享受、培养生活情趣、陶冶自身情操的一个场所。对于毕业生和老校友来说,博物馆提供了一个重温学校生活,关注学校发展的平台。对于学校本身来说,博物馆将对校园文化的保护和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也将是学校文化身份的一种象征。从社会角度而言,博物馆除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之外,还将在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服务科教等方面发挥积极的社会服务功能。
离退休老校领导参观完博物馆后,对博物馆的建设表示感叹,从原先的不理解到如今的赞叹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着实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感到安慰。他们表示:博物馆承载了历史的记录,也开启了他们年轻时候的回忆。他们鼓励博物馆工作人员再接再厉,不断地充实主线内容,办出苏大博物馆的特色。
东吴大学上海校友会代表团参观博物馆后,充分肯定博物馆的建成标志着校园文化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秘书长俞仁良先生还欣然为博物馆题词:“金石之声,风云之润”。
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在参观博物馆后,对我校博物馆能有如此规模,藏品数量如此之多表示赞叹。同时,也对学校领导对于校园历史文化的重视与保护给予了高度认同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颜德岳教授对博物馆的每件展品都仔细认真地观看并不时作出点评,他指出,苏州大学博物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高校综合性博物馆。
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直属高校巡视专员李延保教授一行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博物馆后,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换了对于保护高校文化和高校博物馆建设的一些意见。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杨纲凯一行参观了博物馆后表示,两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的保护与建设,今后两校应加强此方面的学习与合作,并希望苏州大学博物馆越办越好。
台湾中华大学沙永杰校长率访问团参观我校博物馆后表示,一所高校能花精力于博物馆建设,足以见其对于校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程度,并希望加强两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会学院、电子信息学院06届毕业生参观了博物馆后,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博物馆,自己对母校的那份依依不舍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大家都为母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浓厚的艺术氛围而骄傲,尤其是“跨越百年的流芳”南展厅英才荟萃部分更是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一位男生说,“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发展,也被母校的博物馆所记载,成为母校的骄傲”。
机电学院06届毕业生党员,在学院党委领导的带领下在博物馆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触摸苏大历史”活动,并参观了博物馆,感受独具特色的苏大文化。毕业生党员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他们要开拓创新,与前辈们一道为苏大的发展壮大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母校争光添彩。
苏州市平江区老年大学的80多位“大学生”们——一部分系我校的老校友,参观博物馆后,感到既了解与重温了苏大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感受了苏大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感到在志愿者同学的讲解下,增长了文物鉴赏等相关知识。
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立达学校初二(22)班的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我校博物馆。同学们侧耳倾听着学生志愿者细致入微的讲解,微笑,默叹,时不时会联想起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同时,了解了苏大百余年历史,感受了大学的深厚文化底蕴,领略了博大精深的大学文化,也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珍贵体验。
与中学生和老年“大学生”的交流与碰撞,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服务功能的有益探索。
香港建筑师协会26名会员在参观博物馆后不仅对文物表示赞叹,同时,对博物馆建筑本身及富有老东吴特色的建筑表示感慨,并不顾中午炎热饶有兴致地实地察看了相关建筑。
台北市市立交响乐团近50名人员在博物馆整整逗留了一小时四十分钟,详细地观看每一件文物,依依不舍地离去,并感慨在台湾还没有如此规模的大学博物馆。
……
以上各界人士的评价和建议,将是对博物馆今后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我们相信,有学校党政的重视,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社会各界的相助,苏州大学博物馆一定会办出自己的特色,在今后更好地把文物与日常文化联系起来,在建设校园文化、记录学校历史、弘扬大学精神、保护文化、传承文明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