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羽茜:
很荣幸在临毕业之际成为苏州大学博物馆的一名实习工作者。短暂而充实的实习工作让我领略了百廿东吴深厚博大的历史沉淀与人物风华。在饱经沧桑的旧照片中,在朴茂工稳的字迹里,我看到一代代东吴人严谨学术精神、热忱的爱国情操以及对学校、国家未来发展的远虑深谋。除此之外,博物馆收藏的众多文物与艺术作品更是凝聚了江南文化之精粹。它们不仅见证了这座古城的沧海桑田,也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向参观者娓娓道来“苏州故事”与“中国故事”。这些知识和感悟都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在博物馆,我常能感受到老师们亲切的关怀与照顾,同学们热情的帮助与默契的合作,非常感在这里的相遇与相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讲解,我对母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情。人与物的对话同时也是人与人关系的搭建,过往的学生与老师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故事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动力,是我人生记忆中一块独特的拼图。
感谢苏州大学博物馆,愿所有的故事继续书写,愿所有的荣光永远延续!

刘易初:
在苏州大学博物馆实习无疑是一次丰富的经历。这不仅仅是一次学术与艺术视野的探索,更是一个沉浸在苏州大学的历史和文化中,探索这所高校内涵的机会。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总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与苏州大学产生共鸣。在许多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了解到了它的挣扎和胜利;在历史旅途中它所表现出的韧性和精神,共同塑造了今天这所大学呈现的精神风貌与人文氛围。虽然我可能不是苏州大学社区的一员,但实习的经历使我融入其中,得以瞥见了它充满活力的文化。当然,在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日常互动中我也了解到了超越历史记录的见解。他们与我分享了生活故事、解释了各类校园“传说”故事,也帮助我熟悉博物馆的工作内容,使得我由衷地感受到了归属感,即使是作为一个局外人。
在校史展厅工作之外,我也非常享受在书画和文物展厅漫步的过程。许多年代久远的文物和藏品竟能在时间的腐蚀之下保留完整的形色,因而研究保存和展示文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半个艺术生,我对博物馆内策划的精妙,包括动线的规划与展区的布置,也抱持欣赏态度。接触各个时代、文化和艺术风格拓宽了我对历史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不局限于书籍和文字;它在每个展馆的走廊、玻璃展柜、文化传统和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有着自己的生活和心跳,编织着丰富的背景色彩,值得认可和崇敬。
这次实习经历无疑点燃了我进一步探索博物馆研究和文化保护领域的热情。在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磨练的技能巩固了我在今后相关领域内追求职业的愿望,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在这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总有更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东西。实习是一块垫脚石,激励我寻求更多机会,以锻炼我的能力,获取更多专业知识。也非常感谢所有同学和老师在实习期间给予我的一切教导和支持,回顾这段经历我收获良多。

姜柏阗:
通过在苏州大学博物馆的实习,我深刻意识到博物馆承载着苏州大学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作为学生获得知识和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主动承担讲解任务,通过自己的切实行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苏州大学的历史痕迹、苏州当地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感悟的,通过把它们的故事讲述给参观者,不仅不断加深了我对于它们的理解,也让我深刻学习其中的内涵,能够做到外化于形,提升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文清:
在博物馆,总是离不开和人的交互。当看到落花诗意图,沈周不再是吴门画派创始人,只是一个晚年丧子的拄杖老人。见的是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和《治平帖》,实际上却能觉千年不过一瞬短,苏学士不那是那么远,也切切实实对着这张纸帛落下了笔墨。物的背后都是人的影子。博物馆把过去的他们的物品陈列,将他们的生平人际在简介里书写,于是他们仿佛也活生生的站到了观众的面前。
而当你成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的时候,你永远想象不到你遇到的观众是什么样的。他们或许比你有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或者比你与那段过去的历史有着更深的渊源。有时候是你给观众讲故事,但总有些时候,你是听故事的那个人。你似乎因此会离那个时代更近,有了更深的体悟和认识,也感觉因此与它也有了更多一层的关系。
我在校博物馆实习的这段时间大抵就有这样的感触。在遇到了悉心帮助我引导我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的同时,我重新认识了沈周吴宽这对好友,了解了俞樾吴昌硕这对师徒,把曾经从未想过有联系的人的生平串联,然后让他们在我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以至于在别处再看到他们的名字能笑着指出“这是xx呀!”,仿佛认识了很久。我也从老校友的口中听学校曾经的模样,想象着那个时代东吴人的生活,把脑海里灰色的东吴大学印象再次涂抹上彩色,再在校园里,小楼中添上人烟。遥远的变近了,影影绰绰的变真实了,似乎通过停留的、来往的也确实窥见历史那么一隅。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