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宁:与苏州大学博物馆结缘是在2018年刚入学不久的一个午后。在组织新生集体参观校史馆的活动中,我对这座年代悠久而藏品丰富历史宝库一见钟情,而担负责讲解的学姐亲切温和的态度也将我深深感染,于是,自那时起,想留下来担任志愿者的念头便在我心里悄悄生根发芽。在递交了报名表并完成了稿件背诵的任务之后,我最终顺利通过了考核,正式成为了博物馆志愿者的一员。

波澜不惊的时光,总是能于平淡之中渗透出那么一丝充实。平日里,我们的工作内容大致可以分参观导览讲解与前台坐班这两个部分。刚刚上任的时候,由于初来乍到,我对博物馆具体的地形地貌与展馆位置还不是很熟悉,再加上讲解稿的内容尚且没有完全消化完毕,因此每当负责人老师安排我作为一批来访嘉宾的导览人时,我总会感到莫名的紧张与焦虑,生怕自己将任务搞砸;然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历练,我逐渐摸清了博物馆内的布施,也培养出了一定的讲解技巧,带领参观的任务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每当看见宾客面对馆内的展览露出或是惊叹或是赞赏的表情时,我的内心总会油然而生出一股由衷的欣慰与自豪。一年下来,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交际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原本内向的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在人流量较少的时候,我会与老师一起坐在前台,负责引导来访游客刷卡与登记信息;同时,我还会与保安配合为他们完成背包行李的安检,有时也会主动给予他们一本博物馆的导览手册,方便他们自行参观。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将礼貌用语练习得更为自然,整个人的仪表体态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日子在这里悠悠的打了个旋,继而慢慢地流走。

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完成任务,按时签到签退,与同学们互帮互助,为维护苏州大学博物馆的运行秩序与展现志愿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在未来的服务时间段内,我依旧会秉持自己的原则,不忘初心,认真负责,争取更上一层楼。

黄景程: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017级本科生黄锦程。很感谢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志愿感受。在苏州大学博物馆做了一学年的志愿者,确实有很多话想说。

我想我们这群人因着喜爱而集结,因为毅力而坚持,毕竟哪怕是24页精简版导览词,在几周内背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还记得那天在博物馆,突然被胡老师叫住开始考核,当时十分紧张与忐忑,因为太渴望在苏大博物馆的机会了。后来在讲解的时候也是常怀慎重,希望我每一次的讲解都是我当时做得最好的一次。

当我们带上志愿者胸牌,我们就代表了苏大博物馆的形象,展现的是苏州大学的历史、精神和风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参观团队的时长决定讲解的详略,那么导览内容必须烂熟于心。蔡老师告诉我,可以主动为参观者提供讲解,锻炼自己的能力,多讲几遍就慢慢熟悉了,自信了。其实,通过考核只是我们志愿者的开始。我觉得,做志愿者,不能满足于背完24页导览词,我们需要主动地学习积累一些知识,多向我们的参观者报以微笑,多说几声“谢谢”。对我来说,讲解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有些时候,参观者其实懂得比我们更多,但他们依然会耐心地听我们讲解,还会和我们分享他们所了解的。遇到这种友好的互动,我想很多志愿者都会和我一样感到满足和被认可。

在博物馆会认识很多可爱的人:博物馆的老师们、志愿者同学们、和蔼可亲的保安叔叔保洁阿姨、友好的听众。在博物馆也能收获很多:系统而详细地了解我们的学校、师生,提升在公共场合的勇气,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大三比较忙了,只能暂时告别,有空还想再回博物馆看看。相信我们的苏大博物馆能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好!